AI(人工智能)是现在最流行的科技概念之一。
AI是一门很严肃、很尖端的科学。不过就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对于AI的直观理解就是:
它能不能听懂人话?
对于这个问题,手机行业的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,于是各种各样的手机语音助手出现了:
iPhone上的Siri;三星手机的Bixby;科大讯飞的灵犀;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;微软小冰;小爱同学等等等等。
这些语音助手刚刚出来的时候,大家还是很好奇的,纷纷用一些问题去调戏它们,比如:你是谁、你有没有男/女朋友等等,不过时间一长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虽然这些语音助手,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类似上面这样很有意思的回答,但是还远远称不上智能。只要问问下面几个问题,再牛逼的语音助手估计也要懵逼:
入门级:
你瞅啥?
幼儿园级:
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?
小学级:
顾客:“豆腐多少钱?”
老板:“两块。”
顾客:“两块一块啊?”
老板:“一块。”
顾客:“一块两块啊?”
老板:“两块。”
请问,豆腐到底是多少钱?
初中级:
中国队大胜日本队;
中国队大败日本队;
请问,哪个队伍赢了?
高中级:
衬衫的价格是多少?
大学级:
明明可以靠脸吃饭,我却偏偏要靠才华。
请问,谁可以靠脸吃饭?
研究生级:
男人的一生,分四个阶段:喜欢上一个人;喜欢上一个人;喜欢上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。
请分别解释这四个阶段。
博士级:
什么是江南?什么是天涯?江湖在哪?断肠是什么感觉?
吐血级:
小明送给领导两个红包。
领导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小明:“没什么意思,意思意思。”
领导:“你这就不够意思了。”
小明:“小意思,小意思。”
领导:“你这人真有意思。”
小明:“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。”
领导:“那我就不好意思了。”
小明:“是我不好意思。”
请问:这段对话中的“意思”都是什么意思?
你以为小编是在故意找茬搞笑吗?
不是的!
这实际上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很专业的概念,叫做:图灵测试。
图灵测试,是现代计算机之父图灵所发明的,是判断机器是否具备人工智能的测试。
测试的方法是:测试的人向被测试的对象随意提出一些问题,然后根据被测试者的回答来判断,对面到底是一个真人还是一台机器。
如果30%的人认为是真人,那么表示这台机器通过了测试,具备人工智能。
很明显,现在的这些手机语音助手,还远远达不到30%的标准。绝大部分的手机助手,仅仅停留在“帮我定一下闹钟”、“给XXX打电话”、“查一下最近的电影院在哪”、“打开微信”等这种傻瓜的程度。
人和人之间的交流,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,因为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,往往是有对应的情景和上下文的。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:
如果你问一个人:你会下围棋吗?
对方可能回答:会,还是不会,或者是会一点点等等。这样的回答机器也可以。
但是如果你再问一次:你会下围棋吗?
机器的回答还是一样,但是人的回答往往就变了:
我刚刚不是回答你了吗?
你刚刚说了啊,你没听见?
你有病啊,老是问这个问题?
也就是说,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,只是会从已有的问答库中查找到现成的答案,但是人会综合分析,从而给出符合逻辑的回答。
最最重要的是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语言包含的信息实际只有5%。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,在不同的语气、语调、情绪下说出来,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。更何况,“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”,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、一个脸色就包含了丰富的信息。这样的交流,人工智能怎么做得到呢?
不过现在的技术也一直在发展着,比如谷歌前不久发布了Android 9.0版的Google Assistant,其中演示了一段使用它来预订理发服务的场景,让人惊喜的是,它已经可以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回复了:
>>>Android 9.0抢鲜看:Siri、Bixby、小爱同学简直弱爆了!
小编设想,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强大到能听懂人话的话,那小编就不需要女朋友了吧……
话说,你们用过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吗?如果你想测试一台机型的智能程度的话,会问它什么问题?